提倡青年关心优生学
王学成在兰州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上作“优生人才”学术发言
提倡青年关心优生学
王学成
每个青年都会经历恋爱、结婚、生育的人生过程,应该关心优生问题。这个问题,不仅关系到我们后代健康聪明,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辈出英才。
早在1883年,英国学者弗朗西斯·高尔顿曾发表《人类天赋的调查》论文,创立“优生学”研究人类生育健康聪明后代。上世纪20年代初优生学传入我国,由于德国元首希特勒歪曲地利用优生学发动二次世界大战,使我国在解放后把优生学视为反动科学进行批驳,无人胆敢问津。直到1979年在湖南长沙召开一次“未来生物学”研讨会,才重新认识到实行优生对提高民族出生人口素质的必要性。可是一直缺乏优生科普宣传力度,真正注重优生工作只是在2000年之后,迄今还有很多大学生和社会青年不了解优生问题。他们婚后轻意怀孕,甚至未婚先孕,毫无优生措施可言。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婴儿和成年后才发现遗传性和先天性畸疾者约有120万,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青年夫妇们婚前不了解优生。
观察英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这几个国家,重视优生研究和宣传工作都有一百多年历史,如日本在1940年就颁布了《国家优生法》,以法律手段推行优生科学发展,无疑提高了广大婴儿的天赋素质基础。加上这些国家长期来,十分注重所谓的“天赋教育”、“天才教育”、“资优教育”,结果产生了许多科技英才。
借鉴国外的教育举措,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等十三所大学开办了少年班,招收十三、四岁学习优异的少年上大学,进行称之“超常教育”的实践研究。但是,存在招收优秀学生生源不足问题,致使超常教育质量不行引起社会各种质疑,到90年代末,各所大学先后停办了少年班。我国的超常教育从成功走向了失败。
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前曾忧问: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”?究其原因,除了我国存在“应试教育”弊端之外,还与我国优生科学发展迟缓,普遍儿童“天赋平淡”有着因果关系,这是招收优秀学生生源不足的内在原因。没有金矿炼不出金子,缺乏天赋儿童也就难以实行超常教育。天资聪慧的孩子,容易在后天培育中出类拔萃成长。否则,家长想要孩子通过后天努力学习,去弥补先天智力平淡,所投入的教育时间、精力和经费会很大,最终不一定能够大见育才成效。天赋会无声无息地影响学校育才质量。这就是国外开办天才教育很成功,而我国开办超常教育就失败的根源所在。
农业创优品,关健靠良种,儿童育英才,优生是根基。一切事物创新和财富创造,归根到底来自大脑智力发挥。优生直接关系到胎儿大脑改良,关联到天赋素质的优劣。我国人口数量多却社会英才少,要想尽快把人口包袱变为人才优势,务必把好儿童育才第一关“优生人才”,指导广大青年夫妇讲究遗传与孕育科学方法,生育更多富有优良天赋智力的婴儿,充实学校优秀学生生源,促使我国的超常教育“东山再起”,有效地培养出一批社会英才,从而参与未来国际高级人才较量和高新科技争雄。人才的竞争,不在于学历高低竞争,而在于智力高低竞争。人的注意力、记忆力、理解力、想象力等智力,在较大程度上是遗传与孕育所生俱的。
优生人才,这是一条儿童育才新路,是教育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基础,亦是“英才强国”的远期人才发展战略。愿广大准婚青年、新婚夫妇,尽快树立起“优生人才”的科学理念,对造就祖国英才务必从胎儿优生抓起。这有利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王学成参加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会场留影
(作者系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计生干部,业余天赋智力研究者,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员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)
版权原作者所有。
欢迎关注红旗文献
欢迎关注红心永向红太阳